第87部分 (第4/5页)
这个职位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已经被废罢了。原因是因为丞相乃百官之首,秉承着君主的旨意综理全国政务,丞相下面设六部,而六部尚书都是直接报告给丞相的,导致丞相的权利太大,几乎到了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步。所以朱元璋当时为了集权,废除了“丞相”这个官职,六部就只能直接向皇帝报告。
这样一来,权利倒是真的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了,可朱元璋的这一政策真是害死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丞相分管事务,做皇帝的就得累死累活,什么事都得自己亲力亲为。
就算朱棣再厉害,也不敢在自己刚登基不久的时候公然违背祖制,于是丞相这个官衔是不能要了,六部还得把折子通通都递交到御书房来,由自己亲自批阅。毕竟方孝孺那个翰林学士其实就相当于皇帝的高级顾问,虽然能参与机要,随时谏言,但批阅折子这种事,也不可能由他代劳。
好吧,就算是朱棣对他足够的信任,愿意让他批阅奏折,方孝孺那老古董也不干。他把太祖皇帝的祖制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要,觉得朱元璋当初废除丞相为的就是让皇帝能够对天下大事一一知悉,以便做出对百姓最有利的决策。所以作为皇帝,亲自批阅奏折那是相当有必要的。
更何况,朱棣也不是那么放心让别人来批阅奏折。他内心对于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的决定还是很支持的。古人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指的就是手握重权的丞相。古往今来,有多少丞相专权,欺上瞒下,误国误民,造成政局动荡,百姓流离,所以在大明王朝中,这种事情他绝不能让它发生。
但说是这么说,一个国家那么大,天下之事那么多,六部二隶十三卿,文武数百官员,各地州府知县,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奏折从不同的地方呈上来,即使有朱高炽没日没夜帮他审阅,两人都累了个半死,也还是力不从心。
于是,有一天,朱棣终于爆发了,把手中的折子往桌子上一扔,随手抓过一旁朱高炽手上的折子也丢到桌上,一副“老子不干了”的神情,看着朱高炽道:“儿子,咱们找几个人来分担下工作吧。”
朱高炽伸了个懒腰,从桌上端起朱棣面前的茶毫不客气的仰头就喝,喝完之后还咂咂嘴,问道:“有人选么?”
“没有。”朱棣老实摇头。
意料之中,朱高炽倒是一点儿也不意外:“那你想想六部两隶十三卿,谁比较合适?”
朱棣靠到椅子上沉默了片刻,竟摇摇头:“一个也不合适。”
朱高炽诧异:“一个也不合适?”
朱棣眉头轻蹙,认真道:“首先,这些官员离朕最近,参与机务,每日在宫内出入,接触权利中心,要绝对的刚直;其次,这些人每天要看的折子和做出的策略,都跟六部两隶十三卿有关,要绝对的公正;再次……”朱棣停顿下来,看了看朱高炽。
朱高炽挑挑眉,默契的接过话道:“再次,这些人的官阶不能太高,最好都在六品以下,但一定要年轻有为,对朝廷国政见解独到。这样的官员背景比较简单,因为官职低,也没有人会去拉帮结派,让他们参与机要,不容易专权。”
朱棣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不愧是朕的儿子,父皇想的,你一个字都没说错。”
朱高炽得意道:“这叫心有灵犀,不点都通。”
朱棣失笑:“符合我们说的这三个条件的,恐怕只能去翰林院选了,那里官员的品阶都不高,且都是文人,有一股子执拗的清高,不容易被人拉拢。”
“行,这个就包在儿臣身上了。”朱高炽拍拍胸膛,说完之后才想起来忘记问一个重要的信息,“那这些官员你准备让他们在哪里工作?”
朱棣闻言稍微沉思了一下,抬起头说道:“就在文渊阁吧,离御书房近,有事要跟他们商量也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