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4/4页)

第六年,击败了离拉尔萨仅20公里的西邻强邦乌鲁克的军队,稳固了后方。第七年,攻陷了北方城市卡伊达。第九年攻占了幼发拉底河岸的要塞萨布姆城以周围村镇。第十年,击败北方强邦基什的军队。第14年击败北方强邦卡扎鲁的军队。第15年夺取南那伊萨城。第19年拉尔萨控制了伊辛的南方门户基苏腊。第23年,拉尔萨的军队首次进入尼普尔。这年是伊辛王李皮特恩利勒的第四年,苏穆埃勒从伊辛手中夺得了一直被伊辛控制的圣城尼普尔,并控制其共六年(其第23年至28年)。这一成功使他的霸业达到高峰。尼普尔的各大神庙均由老主人伊辛方面转向新的霸主拉尔萨。在他的最后的第29年(埃腊伊米特第五年),伊辛王埃腊伊米特趁苏穆埃勒病老又夺回了尼普尔控制。可能是因为苏穆埃勒是第一个被圣城尼普尔承认为“乌尔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的拉尔萨王,他曾在两个铭文中称自己为神。从他开始,旧头衔“阿摩利的酋长”不再为拉尔萨王使用。然而,拉尔萨统治者由于出身于阿摩利人,除了最后一个即灭掉伊辛的最强大的王瑞姆辛以外,其他王在年名和铭文中很少把自己称为神。拉尔萨王朝各王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只有第四、第五王在铭文中提到他们的父亲是萨米乌姆(第三个祖先)。第六王阿比萨瑞和第七王苏穆埃勒是否是第五王衮古奴的后代并无肯定证据。第八王努尔阿达德是否和他的前任苏穆埃勒有血缘关系仍是一个谜。从第八王开始,拉尔萨王不再称用前朝王衔“乌尔王”,仅称“拉尔萨王、苏美尔阿卡德王”。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汉穆腊比(前1792—前1750)一统天下(3)

第八王努尔阿达德(前1865—前1850)明显地在北方遇到了伊辛和卡扎鲁等城的强有力的对抗。伊辛王埃腊伊米提在努尔阿达德的继位年夺回了尼普尔,统治圣城共四年,直到去世。继承埃腊伊米提的伊辛王恩利勒巴尼维持住伊辛对尼普尔的控制。努尔阿达德的16年统治似乎是和平的,他的11个年名保存下来,即没有提到军事行动,也没有在尼普尔使用,表明尼普尔仍被伊新控制。他的一个年名提到他曾把与他相隔两任的阿比萨瑞的雕像送到各大神庙,也许他和阿比萨瑞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他和其继承人辛伊迪南同时出现在买卖契约的誓言中,表明了两人的父子关系。

九王辛伊迪南(前1849—前1843)虽然仅在位七年,但他把拉尔萨的霸权带到北方。在他统治的前三年中,他主要从事宗教事务,并稳定了国内的物价,规定每舍克勒(约=8克,一钱六分)银子可买4库尔大麦(每库尔等于2石5斗)或12库尔椰枣,或15米那(=15斤)的羊毛,或3苏图(每苏图=升)的芝麻油。他同时规定工人的每天的口粮是3苏图大麦加上2卡(每卡=升)面包,4卡啤酒和2舍克勒(钱)油。在他的第三年(苏穆拉埃勒的第34年),他北上击败了年迈体衰的巴比伦王苏穆拉埃勒。第四年,他战败了尼普尔北方的强国马勒库,夺取了大片土地。第五年,他东进迪亚拉河地区,抢掠了埃什嫩那的土地。第六年,他加固了原属于马勒库的要塞马什干沙皮尔,使之成为拉尔萨在北方的重要据点。马什干沙皮尔在尼普尔北仅10公里处。次年,拉尔萨军把伊辛王恩利勒巴尼(第20年=辛伊迪南第7年)的势力从尼普尔驱走。辛伊迪南第七年,拉尔萨再次控制了失去七年的圣城。

辛伊迪南的儿子辛埃瑞巴仅在位两年,便由其子辛伊齐山(前1840—前1836)继位。他成为拉尔萨的第11位国王。为了对付北方最强的国家巴比伦,辛伊齐山和拉尔萨从前的敌人、曾被第七王苏穆埃勒在公元前1892年和公元前1881年二次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