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下册 (第3/8页)
续讲,以培人才。因开华严大学院。学生额定四十八名。
经过三年,一部经宣讲圆满。而护法居士,被他的至诚感动。又祈请他接着再讲,以培人才。因此开办华严大学院。学生名额,定为四十八名。
又思此段不思议光明,遍照法界。固属如来神通道力,福慧庄严。然此光明,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而衣里之珠,模中之像,达本者虽有,着迹者甚多。忍令同具此光者,多皆长处暗室,不得受用。反承此普照法界,不思议真常圆满之光,而为生死结业之本乎。于是拟于每月,出报一册。名曰佛光者,以一念心性,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故。
又想到,这不思议光明,遍照法界。固然是如来神通道力,福慧庄严。然而这个光明,人人本具,个个都有。而衣里的明珠,模中的金像,通达根本的人虽然有,执着行迹的人很多。难道忍心看着同具这个光明的人,大多都长处在暗室中,不得受用;反而承着这普照法界,不可思议,真常圆满之光,而造作生死结业之本吗?于是打算在每个月,出一册书报。名为佛光报,以一念心性,佛如是,众生如是,一如没有二如的缘故。
凡如来施化之因缘,心性真常之实际。五戒十善之因果,戒杀放生之感应。世间善行,出世净业。生死轮回之苦,因果报应之微。与夫高人哲士之嘉言懿行,着述讲章。随缘记载,以资观感。
凡是如来布施教化的因缘,心性真常的实际。五戒十善的因果道理,戒杀放生的感应。世间的善行,出世的净业。生死轮回的痛苦,因果报应的细微。与高人哲士的嘉言懿行,着述讲章。随缘记载在报册上,以助观阅者感发。
虽则真俗并诠,浅深俱备。而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固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以为入佛封疆之前导,豁发心光之胜缘。
虽然是真谛俗谛一并诠解,浅理深义全都具备。然而“ 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 。固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入佛疆界的前导,豁发心光的胜缘。
倘阅者能知自心原是佛心,则知佛光即是心光。而此心光,寂照圆融。寂而常照,故为无量光。照而常寂,故为无量寿。无量光寿之理体,固一切人之所同具。
倘若阅读的人,能够知道自心原是佛心,就知道佛光就是心光。而这个心光,寂照圆融。寂而常照,所以为无量光。照而常寂,所以为无量寿。无量光寿的理体,固然是一切人所共同具有。
无量光寿之实证,须待往生西方,面见弥陀,蒙佛授记,圆满菩提以后,方能彻得。此华严归宗,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深旨也。凡我同伦,幸各谛信。
无量光寿的实证,必须等到往生西方,面见弥陀,蒙佛授记,圆满菩提以后,方才能够彻底得到。这是《华严经》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深深义旨啊!凡我同人,希望各自生起真信。募修云谷禅师塔院序
缅维得道高僧,于千百年后。或有见其肖像,读其着述,经历其栖迟之地,瞻仰其閟 (bi ) 藏之塔。皆能令人生惭愧心,生景慕心。奋发大志,力修净业。以期远追宏猷,振兴法道。俾如来慧命,相续不断。不致有负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僧与佛法同名三宝者。明云谷禅师,即其人也。
缅怀遥想得道高僧,在这千百年后。或者有人看见他的肖像,读到他的着述,经历他曾经住过的地方,瞻仰他的埋藏之塔。都能令人生起惭愧心,生起仰慕心。奋发大志,力修净业。希望追随他们的大志,振兴佛法之道。使得如来慧命,相续不断。不致有负于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僧与佛法同名为三宝。明朝云谷禅师,就是这样的人。
师乘宿愿力,于弘治十三年,示生嘉善胥山怀氏。幼入法门,彻悟自性。平生所修,虽注重于禅。而于性相诸宗,儒道心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