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下册 (第4/8页)

,无不融会贯通。故能于禅教衰颓,儒道晦昧之际,俾宗风丕振,心法昭明。

禅师乘宿世愿力,在弘治十三年,出生在浙江嘉兴胥山的怀家。幼年进入佛门,彻悟自性。平生所修,虽然注重在禅宗。而对于性宗、相宗诸多宗派,儒教、道教的精髓心要,无不融会贯通。所以能够在禅宗、教门衰颓,儒学、道教晦昧的时候,使得宗风大振,心法昭明。

其于世道人心,裨益良非浅鲜。其得其传而融通儒释,使灵山泗水心法俱彰者,僧则憨山大师,俗则了凡袁公,为最显着之人也。

他对于世道人心,利益实在不浅。那些得到他的传承,融通儒学佛教,使得灵山佛法,泗水孔学的心法全都彰显的,僧人中,有憨山大师;俗人中,有袁了凡,最为有名。

师灭于万历三年,建塔栖真寺侧。至四十五年,憨山来礼其塔。见其塔院岑寂,一僧独奉香火。因嘱沈定凡居士,修葺庄严,并置长生田,以为久远之计。迄今已三百余年矣。

禅师在万历三年入灭,在栖真寺一侧建塔。到了万历四十五年,憨山大师来礼拜这个塔。见到塔院清冷,只有一位僧人在侍奉香火。因此嘱咐沈定凡居士,将塔院修葺庄严,并置办了长生田,作为久远之计。迄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

今则基址尚在,垣屋无存。致令古德遗迹,人无知者。近来世道人心,日趋日下。邪见炽盛,正法衰微。若不表彰古德懿范,何由使宗风丕振,魔外归降乎哉。

现今,塔院的基址还在,墙屋却已无存。致使古德的遗迹,无人知道了。近来世道人心,日趋日下。邪见炽盛,正法衰微。如果不表彰古德的美好风范,哪有办法使宗风大振,邪魔外道归降呢?

嘉兴? (tu ) 般音居士忧之,拟重建塔院,刊布行实。庶出家在家一切人等,咸知古德芳风。从兹挽回造化之权,命自我立。断除烦恼之障,佛从心现。则可继憨山了凡之志,以慰云谷禅师之心也。

嘉兴?般音居士很忧心,打算重建塔院,刊刻流布云谷禅师的生平事迹。使得出家在家一切人,全都知道古德美好的风尚教化。从此挽回造化之权,命运由自我所立。断除烦恼障,佛从心中显现。就可继承憨山大师、袁了凡的志向,以安慰云谷禅师之心啊!

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不得不求助于诸大檀越。果能人各依云谷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之训,笃实做去。则五福三多,悉萃厥身。

但因为工程浩大,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不得不求助于诸位大檀越。果真能够每个人都依着云谷禅师所说,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训诲,努力踏实去做。那么五福三多,全都集于此人的身上。

天灾人祸,绝闻于世。功勋罔测,利益莫名。谅不至惜彼五家所共之财,而不作此三生有幸之福也。因述所以,祈共赞襄云尔。

天灾人祸,不会在世上听闻到了。功德难测,利益没法言说。谅不至于吝惜那王贼等五家所共的钱财,而不作这三生有幸的福报。因此叙述其中所以,祈望大家共同辅助这一胜举。

注:【五福】五种幸福。《书· 洪范》:“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三多】指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

【五家所共】谓世间财物为王、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以其不能独用,故无须强求。西方公据重刻序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也。如来愍念众生,示成正觉。俯顺群机,循循善诱。大根则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则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趋吉避凶,为入道方便。

净土法门,是如来普度众生的特别法门。如来愍念众生,示现成等正觉。俯顺众生根机,循循善诱。大根机的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