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唐河县政府在汽车站南面,大院里主建筑是一座二层的洋楼,方形门廊上爬满了常春藤,门口两棵巨大的银杏树,花坛上有几簇迎春,细长的枝条缀满黄色的小花,让人明显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老兵把我领到大门右侧一排平房前:“这是民政科,你找孙晋,他是科长。”老兵说,“我自己也有事,帮不了你,行不行全靠你自己。”
民政科的人跟老兵很熟,他们叫他老柳,七嘴八舌说老柳这次上县有何公干?老柳阔多了抽起飞马了,便有人过来抢老柳的烟。老柳躬下身子,死死按住衣兜,说要饭筐里夺饼子,不给不给,快拿救济款来。这时候里屋门开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出来送客,有人管他叫孙科长,显然这就是老柳说的孙晋了。返回的时候孙科长一下看见老柳,说:“你的事已经安排区上马助理了,他没给办吗?”老柳说已经办了,这次是另一件事,说着便拄着拐杖站起来。孙科长说你坐下,坐下说。老柳嬉皮笑脸推着孙科长往里屋走,说这事保密,不能让他们听见。“你这个老柳啊!”孙科长无奈地说。
我坐在外屋长凳上,旁边另有几个人,看样子都是乡下来的,他们正和民政科的人谈烈军属代耕的事。我对自己的身份已经很明确了,我身经百战,曾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一级战斗英雄奖章,另立有二、三等功若干次,我在广西剿匪时负伤,中央政府政务院给我鉴定为六级伤残。凭我的功勋和经历,足以得到人们的敬重,如果我愿意,就该得到最为优厚的安置,这样的身份勿须乞求,我获取的方式只能是接受,雍容大度地接受。我甚至还把自己“感动”了,以我的身份,却要回家务农,现在我出来了,仅仅是为了糊口,找一份哪怕是收入微薄的工作,凭劳动所得维持生活,如此淡泊名利,需要怎样一颗平常心啊!
张望唐河镇(3)
老柳的事好像办得很顺利,从里屋出来的时候他挺得意的样子,拐杖在地板上顿得很有劲儿。他把飞马烟掏出来挨个撒过去,连外来办事的人都有份儿,轮到我的时候他没给我烟,只是向里屋使了个眼色。
里屋挨窗放了两张办公桌,除了孙科长,还有一个中年干部。我直接说明来意,孙科长问是哪个区的,我说不是本地人,他说能看看你的证件吗?我打开提包取出那个大信封,索性都递给孙科长。
孙科长比我大不了几岁,国字形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两鬓和下颏刮得黢青,短发直扎扎地竖起来,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灰制服。他一一看过那些东西,然后收起来用信封托着递给对面那个人,说老刘你看看。老刘边看边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挺好,嗯,挺好的。”孙科长起身给我倒了一杯水,说:“怎么想起到唐河来了。”我说走过很多地方,都没什么印象,到唐河感觉不一样,就不想再走了。孙科长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兴冲冲望着我,说:“能谈谈对唐河的印象吗?”我说有山有水,又靠着海,总的感觉挺好。“你很浪漫,说走就能走出去,这需要勇气,得放弃一些东西。”孙科长说,“像你这种情况在原籍能得到很好的安置,这一点你应该是清楚的,在我安置的退伍军人里面,没有比你条件再好的了。”
老刘把我的东西都装进信封里,说岫岩县有个王友山,也是一级战斗英雄,县政府给送了一块匾。我说其实也没什么,现在战争结束了,就是想找个好地方平平淡淡地生活。我从未这么自信过,有成就的人勿须自己多说,我想李广武就该这么说。兴之所至,我甚至还谈到南方,那里气温高,夏季里热得受不了,当然了,那边人们都拿着扇子。孙科长和老刘都笑起来,说夏天我们也扇扇子,到了晚上蚊子也不少,还有小咬,叮在身上赶都不走。孙科长说他也走过一些地方,到头来还是觉得唐河好,说这里是海洋性气候,冬天不太冷,夏天也不太热,没有东北内地那样严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