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赢了 (第2/4页)

至是一锤定音。

胸甲骑兵,龙骑兵,猎骑兵,骠骑兵……当时的骑兵兵种也是极多,因地制宜,发挥着远超步兵的能力。

最后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放出的胜负手就是骑兵。

可惜遇到地形障碍,加上敌军也强,最后出场的胸甲骑兵没能挽救败局。

此后到一战,骑兵仍有高强机动能力,但作用大幅度削弱了。

没办法,机枪和战壕都出现了,火炮也非拿破仑时代能比,骑兵只剩下一个机动能力,主要也就是偷袭,骚扰,送信,侦察等作用了。

甚至后来侦察作用也没有了,飞机出现了,哪怕是一战的飞机,在侦察作用上也不是骑兵能比的。

一架飞机,俯瞰百里,什么侦察骑兵能比啊?

一战后,成建制的骑兵基本消失,只存在于后勤运输部门了。

眼前的也就是一支轻骑兵,贾芸不是很在意。

问题是自己这边毛病也多。

一是长铍不够长,防御能力不及长枪。

算算时间,更早的瑞士方阵用的是六米多长的长枪,移动时如同钢铁丛林。

如果是厚阵,骑兵想正面突破基本没可能。

稍晚一些的西班牙方阵更全面。

西班牙长枪是五米多,比瑞士方阵稍短些,机动能力更强。

西班牙人敢稍短长枪,主要原因是其方阵开始批量配置火器了。

有那种需要木架的重型火枪,轻型火枪,还有很多小型火炮。

在与法国人的战事中,西班牙方阵的表现相当出色,全面压过了法国人,结合当时的无敌舰队,当年的西班牙人也是真阔过,也算是建立了一个全球帝国。

可惜,昙花一现,强盛未足百年。

贾芸的长铍是三米长,步阵作战,这个长度刚好。

但若以步对骑,这个长度就不足,有点短。

好在长铍阵经过千锤百炼,对面的敌骑也不够强,这一次应该能遮掩不足。

下一次,遇到北虏真正精锐,或是东虏主力,那肯定就没这么便宜了。

这个问题,也是贾芸需要解决的不足之处。

其次就是没有披甲和重型兵器。

南宋初,宋军诸多将领应对敌人的重骑兵,也就是两招。

一是步兵披重铁甲。

南宋的步人甲超过七十斤,防护能力惊人。

临阵时,重步兵结阵在前,挡住敌骑锋锐,这才有其余兵种发挥的余地。

宋军对敌重骑,采用的战术就是重步兵挡在前头,轻步兵用麻扎刀,长斧等长重兵器,围攻斫砍马腿。

没错,就是确马腿。

前提是要能挡的住敌人重骑兵的突袭。

重步兵,轻步兵,弓手,弩手,缺一不可。

可以说,在没有战马的前提下,宋军已经把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

当然,也是战争锻炼人。

另外在战争状态下,皇帝没有办法收武将的权。

文官也没有办法掣肘。

也没有办法贪污克扣军饷,少发军需。

一切以军事为第一。

所以南宋初宋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哪怕面对的是极盛时的金军,哪怕是北伐力量不足,但收复黄河一线绝无问题。

这就相当不容易了。

赵构要和,一方面不想折腾了,赵家的子孙都一副德性,享受为第一,毫无大志可言。

二来就是再这样下去,比如岳飞主导一路打到燕京,这收复之功可比刘裕,到时候就危险了。

这方面倒不要说赵构是小人之心,岳飞当时才三十多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