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赢了 (第3/4页)
,正当壮年,威望为中兴诸将之首,岳家军实力也最强,真的北伐收复,岳飞坐拥几十万精锐,不反也得反。
就算别的武夫,赵构一样信不过。
中兴诸将,岳飞死,其余也是陆续交出了兵权。
经过这么一折腾,到了宋孝宗绍兴北伐的时候,宋军的战斗力已经下降的厉害,远非几十年前可比了。
但宋军的底线,也是明军的天花板。
南宋末的宋军,战斗力仍然维持在一定基数之上。
特别是孟珙在的时候,南宋军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眼下贾芸只有长铍手,别说重甲了,轻甲也没有。
只能硬扛。
拿娴熟的技艺和过人的胆魄,加上贾芸亲自编组训练的组织度和训练度来扛。
此外就是有车阵。
如果没有车阵,这一仗还是很悬。
胜负两可。
胜最多惨胜,败则一败涂地,可能全军覆没。
这就是在战争中发现不足之处,也是实战的好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啊,就是这个道理。
……
虏骑终于冲了过来。
当先之骑纵马前锋,拼命叫喊。
越近,前排的马速就越慢。
没办法,前面的长铍阵丝毫不动。
想靠恐吓和射箭破阵,根本不可能。
这个时候想退也不可能。
骑阵在百步前后完成了最终提速,速度已经提到了最快。
万马奔腾,地动山摇。
大地是真的在颤抖。
这么多马匹飞驰前来,这时候哪怕胆小的也只能被裹挟着浩浩荡荡飞驰向前。
任何停步或迟疑,结果就是被撞飞,死的惨不堪言。
到阵前时也只能一径向前,不向前冲,后面的也会挤得你向前。
只能尽量在最后关头慢一些。
这样尽可能等等同伴。
北面车阵拉的很长,拥有三百多辆大车和一千多人。
因为看出虏骑就冲正面,所有的长铍手都被安排了过来。
加上盾牌手,弓手也在最后关头集结大半。
虏骑最后几十步还在抛射,试图扰乱车阵,当然毫无结果。
在虏骑的视角来说,对面的长铍阵密密麻麻,纹丝不动。
这时轮到他们心慌了。
骑阵冲锋原本就是双刃剑。
一锤子买卖。
轻骑冲阵,更是无比凶险。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愿这么做。
轻骑就不是做这个的。
到这时,也轮不到他们迟疑或后悔,只能继续向前。
“砰砰砰砰……”
兵器相交的金铁交鸣声不断传来,然后就是咔嚓声响接连不断。
兵器断折声,人骨断裂声,马腿断折声不停。
然后就是呐喊,怒吼,嚎叫,惨叫声……
整个战场有近七里长,算是个椭圆形的边缘,双方加起来近两千人在第一时间纷纷交手!
北虏披甲也不愧是精锐,拉长距离和宽大正面后,也是直接冲了上来。
双方长兵相交,顿时就打在了一起。
从高空俯瞰,就像是处处都有刀剑相加,到处都是有血光喷溅。
整条战线,如犬牙交错,一朵朵钢铁和鲜血凝成的花骨朵开了又败,败了又开。
但明眼知兵的人一看就知道,虏骑吃亏了。
轻骑重要的就是机动性,不停的牵扯扰乱敌阵,然后趁隙而攻。
八旗早期骑兵不多,但辽沈一战歼灭明军十几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