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印刷术 (第3/3页)
所以毕升的活字法虽然是伟大的发明创造,但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
活字太多,制作工艺太复杂,泥字又太容易毁损。
不论是使用还是保存,泥字都不堪用。
铜字又太贵。
民间还是用雕版法,就是用大小不同的木板,根据书的内容提前雕刻好,然后涮上墨水按压印刷成书页,最后汇编成书。
这样一来,成熟的有现成雕版的书籍相对便宜些,新书要贵的多。
毕竟要重新开版。
李时珍为了自己的“本草纲目”刊印成书奔走多年,主要原因就是开版雕刻太贵了。
一部大部头书籍要雕刻几千木版,需要多名工匠以年为时间单位来雕刻。
原材料,人工费用,那是天文数字。
很多文人雅士的笔记,诗文,家训之类,就是手抄本来流传,等证明价值之后,才会有书局开版雕刻,大量印刷成书销售。
所以这个时代的书籍价格极其昂贵,也造成了识字率比较低下的后果。
另外好纸也不便宜,榜纸,中夹纸等特殊公文用纸都很昂贵。
“磁青纸”价为一张纸一钱银,一纸百文钱,够百姓生活好几天。
更贵的画纸之类几两几十两不等。
那就更不是普通人能问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