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一堂免费经济课 (第3/4页)

方去,不要散居在山林中,生活也没有保障,质量更不用说。还难以管理。”

“还有,是不是可以引进一些好的产业,比如木材加工?中草药种植和加工……”

“最好,将南中人民尽量集中居住,这样会产生出很多新的行业来。有人,就有各种需求,就会出现各种行业,就会有经济流动,市场才会繁荣……”

一开始,三个人自觉都听懂了,也觉得沈腾说的很对,并且也渐渐有了一些感悟。

但到后面,越来越多的新鲜词汇的出现,便显得有些烧脑了,再到后来,大家甚至觉得有些云山雾罩虚无缥缈的。

但核心的东西,却是懂得。

因为道理本就浅显易懂,一点就破。

沈腾讲了那么多,关键点其实不多,或者这个地方本来就有产出,比如孟获的三江口银坑洞,比如蜀盐,蜀锦等;或者这个地方本没有,但要调研出这个地方适合做什么,然后由政府主导,去大力发展。

如果按照沈腾这样的说法,南中哪里没有经济?任何一个集市上,都有啊。

马忠问了一个很烧脑的问题:“沈兄弟,那么,钱,是从哪里来的呢?钱的总量是有限的,你多了,我就少了,不是吗?”

不得不说,马忠问了一个这个时代人民最揪心的问题,那就是——财富,从哪里出来的。

在古代人民的普遍认知里,钱的总量是固定的,你多一枚铜钱,我就少一枚铜钱。

但作为后世人的沈腾,对这个东西的理解简直不要太简单。

他便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一个农民,他花了一两银子,买了种子种地,花了很多劳动力,播种除草维护等,到了秋季产出粮食收入卖了5两银子,我们如果我们将他的劳动力也算做钱的话,就算二两银子吧,那么,农民这一季的种植利润,就是总的收入,减去成本,再减去农民的劳动力支出,剩下的那二两银子,就是纯利润。”

“什么叫纯利润呢?就是你的劳动的一系列行动下来,产生了新的价值。”

“再比如,另外一个商家老板,将这农民的粮食买了去,并且通过他的劳动,动用车马,将这些粮食运到了需要它的地方售卖,期间花费运费3两银子,一共卖了10两银子回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总收入减去成本,减去运费,纯利润就是2两银子。”

“也就是说,这个商人,为整个社会产生的价值为2两银子。”

“所以,当这粮食从种到收,到销售出去,整个过程,农民和商人一共为社会创造了4两银子——这,就是新增的财富!”

,!

当沈腾将这两个案例讲出来的时候,三个人都是同样的一个表情包——紧皱双眉,盯着沈腾,做沉思状。

沈腾觉得好无聊啊,自己这个特种兵战士兼体育老师,竟然穿越到蜀汉时代来给南中的几位大佬讲经济学!

而且他自己根本也是一知半解的半吊子水平,哪里能讲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来?

就刚才这一番“财富从哪里来”的论述,都几乎将他的经济学细胞整死了几个亿了吧,我的老天爷爷!

但看到这三位大佬暖宝宝眼巴巴的可爱样儿,实在不好意思辜负了他们的这一副求知欲,只好自己烧自己的脑算了。

“那么,财富,是怎么来的呢?”沈腾自问自答,他不由得想起后世上学期间老师们的形象来,接下来,该敲黑板才是,这里是考点了,同学们——“我们会发现有一个现象,就是无论哪一个过程,都有人参与其中,并且付出的劳动。所以,各位,”

他不由得重重地敲了敲桌子,道:“所以,各位,劳动,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利润,也叫财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