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死鬼,吓了老子一大跳 (第3/5页)

小没了母亲,视其为母。孝敬有加。

吴氏兄长吴懿,此时为汉中都督,迁车骑将军,授符节,领雍州刺史,封济阳侯,镇汉中——这一切,都是诸葛亮临终前的安排。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朝会并没有散,这个时候,谁敢不呆在朝堂呢?

从国事的角度上讲,现在呆在这里,就是为国分忧。从私事的角度上讲,接下来的蜀汉朝堂后诸葛亮时代,自己本人,自己家族,自己所在的帮派能分到多大的一块蛋糕,也许就是这眼巴前的事情了。所以,谁也不敢擅自离去。

坚持,必有所获!

放下大臣们在这里三三两两议论不说,单说刘禅带着掌印太监等人匆匆忙忙向慈宁宫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小声问那小太监:“太后安好?”

那小太监急急答道:“启禀皇上,太后自从接到丞相去世的消息后,已经哭了很久了。”

“那你们为何不好好劝说太后节哀?”刘禅的语气有点严肃了。

那小太监被吓得一激灵,道:“陛下,小的们如何敢不劝阻?只是太后伤心过度,哪里是我等下人能够劝阻的?”

刘禅其实也并没有刻意怪罪这些太监的意思,他只是随口说说罢了。在为人上,刘禅一向并不苛刻。

吴太后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和自己的感情却是深厚,当然,太后对相父的感情,同样深厚,先帝驾崩后,诸葛丞相对于蜀汉帝国的意义,蜀中三岁的娃娃都知道。

而如今,这蜀汉的顶梁柱子倒了,她老人家焉能不伤心。

此时,慈宁宫内,眼眶红肿的吴太后正勉强地拿着一封信,两眼发呆,不知所措。

大长秋李公公跪在旁边,一直沉静地低着头,一点声息也无,仿佛这个整个人都不存在似的,连一点呼吸的气息声都没有。

吴太后是先帝到蜀中后娶的夫人,后被立为太后。她本也是北方逃亡之人,与兄弟吴懿早年一起流亡入川,被刘焉的世子看中,娶为妻子。但丈夫很早就去世,小叔子刘璋成为益州牧的接班人,嫂子吴氏寡居许多年。

刘备入川,先任益州牧,后晋汉中王,再即皇帝位,娶吴氏为妻,立为皇后。太子刘禅即位,吴氏被尊为太后。

刘备娶吴氏,也算是对蜀中土着们的邀买人心之举,另外,对于自己继承了刘璋的政治遗产,在情理上,也算是一个起码的交代。

信,是大长秋递进来的。

本来已经哭得昏天黑地的吴太后,一接到这封密信后,顿时就呆住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按说,这样的密信,不该先递到太后的手上,但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从前线回来的密报,被直接递送到大长秋的手里,再转到皇太后吴氏的手上。

信有两封,一封是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的亲笔信,一封是平北将军马岱的亲笔信。

看见皇帝来了,吴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直接将信递了过来,沙哑着嗓子道:“陛下,你自己看看吧——”

刘禅连忙接过来,看着这两封信的署名,一时也愣神了,不知道先看哪个好——一个是叛国的恶贼,一个杀死国贼的功臣。

“搞什么名堂?”刘禅心里慌得一批。

在他愣神的当口儿,吴太后轻声说道:“陛下,还是先看看征西大将军南郑侯的吧,看了,你什么都明白了。”

“那——好吧,就听母后的。”

刘禅一边双手颤抖着打开魏延的信,一边在心里却嘀嘀咕咕得厉害,一个刚刚被杀死的叛国奸贼,能有什么话说给自己听?莫不是临死前的忏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是另有隐情?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是直接呈交给自己这个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