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关于黄权…… (第4/6页)

的正统继承者。

这个问题,对于后世人来说,无所谓的,但对于时人来说,却是关于民心向背的重大政治问题!

曹丕的魏政权来自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得来。

其实,这所谓的“禅让”,哪里有文人墨客们想像的那么美好?不过是拿着刀子逼着你将位置让出来而已。

但凡历史上出现“禅让”二字,无一不是血淋淋的惨案。

所以,在黄权面前,曹丕其实还是有些心虚的,毕竟,他这皇帝之位是如何得来,他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而黄权本是蜀汉政权的高官,他的背汉降魏,在政治上的意义重大。

但黄权却选择了“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在两个政权的“正统与否”这个问题上纠结。

黄权的坦诚耿直,很得曹丕的欢心。

所以,曹丕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还有一件事情,传言蜀国那边,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

这个传言,说不上是有人故意的恶作剧,还是别人的居心叵测,反正,都是针对黄权本人而来的。

黄权却对曹丕说:"我与蜀主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他们会明白我对蜀汉的心志,以及降魏的不得已。所以,关于你们说的他已经杀我全家,我一点都不相信!"

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再后来,黄初四年(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魏国群臣兴奋不已,相互庆贺,唯独黄权却无一丝笑意。

曹丕想故意吓唬下黄权,于是派人召见他。

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他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

黄权的下属官员、侍从们都吓得魂飞魄散,唯独黄权却举止自若。

这一手,又得到曹魏上下的一片赞叹。

不得不说,这个蜀汉最大的“投降派”,气度还是非常“昂扬”的。

再后来,黄权领益州刺史,驻河南。

司马懿对黄权也很是敬重。有一次,他问黄权:"蜀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

黄权笑着回答:"我算什么,却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

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座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再后来,也就是景初三年(239年),黄权会被曹魏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种待遇,即便是司马懿,也没有得到。

再后来,正始元年(240年),黄权死于任上,谥号"景",其在曹魏的儿子黄邕袭封爵位。

……

一想到这些事情,沈腾就想起那个略显瘦削神情内敛的年轻人黄崇。

他终于想起来,这个外号“虫子”,也叫“蝗虫”的年轻人,也是蜀汉灭亡前战死沙场的少有的几个英雄烈士之一!

他的名字叫黄崇!

这样的人,值得自己尊敬。

但对于黄崇的父亲黄权,即便作为一个后来人,沈腾也没法让自己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待。

在他看来,黄权无论是降魏还是降吴,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就是叛国!

既然你都已经叛国了,还去大言不惭地奢谈什么故国情怀,还舔着脸谈什么原谅不原谅的……这不是扯淡嘛。

哪个汉奸卖国贼不说自己是迫不得已?

哪个伪政权不说自己是曲线救国?

这样的口子绝绝对对地不——能——开!

想想后世,东瀛撮尔小国妄图吞并我大中华的亡国灭种之战,竟然有高达200多万的伪军,在为倭奴卖命——他们和黄权的行径,有什么区别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