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关三娘子 (第3/5页)
是最好的农业耕作区,所以,人口也最多。
人口最多了,人才自然也就最多。
孙吴的屋子也不错,因为这个地方人口也多,地方势力抱团,外来势力想进入,尤其不易。
而蜀汉的这个屋子,则真的属于四面漏风顶上漏雨的状态。
四面漏风好理解,顶上漏雨,则属于蜀汉顶层人的尴尬——他们自诩为大汉的接班人,可人家那个大汉末代皇帝刘禅明明亲自将传国玉玺交到了曹魏皇帝的手上,禅让文书也亲自签字画押了,这都不算数么?
那末代大汉皇帝刘禅,现在的山阳公,可还活着呐。
所以,蜀汉帝国自诩为“汉”,几乎像是一场自导自演自嗨的游戏,不仅外面的人不承认你,甚至就连蜀汉内部,也很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承认。
比如巴蜀土着们。、
几乎从刘备团队进入巴蜀之地开始,巴蜀的土着们就采取了暴力不合作态度。但因为刘备的团队实在太能打了,而土着们又太弱鸡,后来,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老大。
那也是因为实在打不过你罢了。
骨子里,很多人,还是认曹魏为正统。
而南中这里,却像一个世外天地,汉人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城池坝地,而广漠的山林之地,则是蛮人的天下。
这些蛮族人是真的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始生活。
人家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蛮汉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两种文化信仰根本就没有机会互相承认互相融合的问题。
这个,才是这个时代最大最难解的疙瘩。
关银屏身居高位,身在其中,感受自然深刻。所以,才有如此忧心忡忡。
“咱们蜀汉帝国的第一代人物,基本凋零完毕。接下来,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致,还真的不好说啊……”
随从都远远地站着,关银屏和沈腾二人并肩而立,所有言语,也仅仅二人可以听见。
“腾哥儿,你说说,”关银屏指了指人头攒动的工地,“能有一个好结果么?”
终于,二人要面对现实了。
沈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关银屏的问话。
也许,关银屏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回答,不过是忧郁得久了,无处诉说,现在终于逮到一个可以敞开肺腑说话的人,畅所欲言一次,以舒胸中块垒罢了。
沈腾能给自己什么答案呢?
一个小小的人儿,即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不同凡响来,又能如何?不过是一个相对杰出跳脱的青年俊杰罢了。
这样的人才,少嘛?
当年的诸葛亮,周公瑾,后来的陆伯言,哪一个横空出世时不是惊才绝艳!但最后呢?诸葛亮作为蜀汉帝国的第二根柱梁,已经倒下。周公瑾更是年纪轻轻,溘然仙逝。
,!
一想到陆伯言,关银屏的心里便是一紧,有酸有痛有恨,也有敬。
就是这个陆逊陆伯言,自从他的横空出世后,蜀汉帝国便陡然从高光时刻瞬间陨落——白衣渡江袭荆州,致使襄阳之战急转直下,关云长败走麦城被擒杀……接着,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八十里,蜀汉帝国的根基荡然无存。
但是,转头想想,人家陆伯言所做所为,不正说明人家作为孙吴顶梁立柱的价值么?
凭什么你诸葛亮可以力挽狂澜,就不允许人家陆伯言固守国门?
“孔明先生仙逝之后,蜀汉风雨飘摇,此时,真正的风险,并非来自曹魏与孙吴,而是内部啊。当然,这是姑姑的浅薄之见。”关银屏忧心忡忡喃喃自语。
二人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眺望远处,本是一个极好的深冬时节,微风拂面,已经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