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关三娘子 (第4/5页)

了舒爽的暖意,但沈腾和关银屏的心里,却沉重异常。

二人的沉重,却又有所不同。

关银屏的沉重,在于忧国忧民。

她生于乱世,父兄早亡,关家再无男儿身,诸葛丞相做媒,关银屏嫁给建宁李氏,亦然过上了富足安稳的生活,但这岂是关银屏想要的生活?

父兄辈奋斗终生,莫非就是想让我关银屏吃香的喝辣的,衣食无忧?

身处南中,关银屏几乎走遍她方便走动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接触了太多的南中人和事,也做了很多好事情,解衣推食,问医问药。

这样的事情,只要她愿意,建宁李氏都由着她,从来没有打折扣,但一个小小的女子,纵然心有天下又如何?又能对南中的现状有多少改变?

豪阀更加豪奢,蛮酋依然蛮横,而底层民众依然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日子。

除了一些小的平原坝子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南中大量的人口其实散居山林水泽之中,独自求活。这些小的部落,打的也就是一个抱团求活的主意,有的部落走着走着,就没有了,消逝在风雨飘摇之中,无人关注,更无煌煌史书的一笔带过。

一笔,都没有。

蜀汉,从政权上来看,本就是个畸形的构成。

人家曹魏那边,有曹氏夏侯氏为核心,加上颍川地主集团,构成曹魏主体,声势浩大,更占据黄河流域,上有关中沃土,下有黄淮大地,生产力最是发达,人口自然也是最多。

孙吴那里,江东豪族与江北来吴的淮泗集团相互妥协,构成孙吴政权的主体,民风彪悍,物产丰富,且有天堑长江为壑,水网密布,物产富足。

而蜀汉这里,政权成分上,尤其杂乱。

荆州帮看似繁花似锦,但建国后牺牲最为严重的,却恰好就是荆州帮。

东州帮作为刘备进川的首席功臣,早已经不成气候。一直被打压的益州土着,却悄然崛起,俨然已经成为此时的蜀汉第一帮派。

最可怕的便是益州帮。

这个帮派最讨厌的便是外来政权,特别是这个外来政权还是一个强力政权。如刘焉刘璋父子那样的外来子者,被益州帮当做人形图章,那是益州土着们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豪族膨胀,都在这个时代。

但后来,刘备诸葛亮先后主政益州,土着豪族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却又无可奈何。

从地理版块上讲,益州分巴蜀和南中,泾渭分明,南中,从来也没有真正成为蜀汉的版图力量。

“南中,南中……”关银屏喃喃自语。

对于南中,关银屏倾注了洪荒之力,企图有所作为,但结果呢?结果不过是将自己“关银屏”三个字变成了“观世音关三娘子”几个字罢了。

个人获得再高的声誉,对于国家而言,又算得了什么!

关银屏心里的沉重悲伤,可想而知。

一个将家国天下放在肩膀上的人,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轻松快活?

沈腾的感触,则更多因为关银屏的沉重而显得沉重。

来到这个时代,本就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无奈却又不得不认命。

遇到倒霉鬼魏延,算是给自己的这次神奇的生命之旅开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好头,千里潜行入南中,化身魏六进且兰,里应外合下平夷,一网打尽诸蛮酋……

这一路行来,说不激动不开心,那是假的,说不自豪不乐在其中,那也是假的。但总体来说,沈腾考虑自己的多,考虑蜀汉的少,考虑这个时代百姓民生的,更少。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关银屏那样的身世经历,也就很难有那种危若累卵的负重感。

宛如后世人物,看史书中的纷纭变幻,不过是精彩故事而已,无限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