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收缴兵器为防止六国旧部叛乱 (第4/5页)

拍老师傅的肩膀,然后转身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经过数月的努力,十二尊巨大的金人终于铸造完成。

这些金人高大威武,金光闪闪,矗立在咸阳宫前,令人瞩目。

这十二金人像巨人俯瞰众生,日夜守护着咸阳宫。可没过多久,奇怪之事发生。夜晚常有怪异声响从金人处传来,守卫巡逻靠近时,又戛然而止。

一日,一宫女慌张跑来禀报秦始皇:“陛下,奴婢看见那金人竟流下血泪。”嬴政大惊,速往查看,果见金人之眼似有血痕。此时,民间谣言四起,都说这是上天对嬴政收缴兵器、劳民伤财之举的警示。

嬴政心忧,召集群臣商议。术士徐福进言:“陛下,此乃不祥之兆,恐是神灵不悦。陛下可派使者前往仙山求福泽,或可化解。”嬴政沉思良久,决定派徐福出海探寻仙山。

徐福带着童男童女及诸多珍宝出发,船行渐远。嬴政望着海面,心中忧虑却未减半分。而咸阳宫内,那十二金人依旧静静矗立,可围绕它们的神秘事件并未停止,仿若预示着大秦命运即将迎来变数。

秦始皇望着金人,心中充满了自豪。

“有此金人,看谁还敢叛乱!”他大声说道。秦始皇望着金人,心中充满了自豪。“有此金人,看谁还敢叛乱!”他大声说道。

此时,丞相李斯上前道:“陛下,金人虽强,但不可掉以轻心。如今六国初定,人心未稳,还需加强统治,以防有变。”秦始皇微微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寡人已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金人,以绝叛乱之源。但仍需加强律法,严惩不法之徒。”

李斯又道:“陛下,可派蒙恬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以保边疆安宁。”秦始皇道:“甚好。蒙恬乃寡人之良将,必能胜任。”

随后,秦始皇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驰道,以加强各地的联系。同时,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使国家更加统一和繁荣。

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秦朝日益强大,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民间对于收缴兵器的举措却颇有怨言。

在一个小酒馆里,几个百姓聚在一起议论。

“没了兵器,以后若有盗贼来袭,如何自保?”

这时,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老者缓缓放下酒碗,压低声音说:“虽说现在看似太平,可谁知道哪天不会冒出贼人来。咱们没了兵器,就像待宰的羔羊。”旁边一个年轻人接话道:“是啊,那当官的家里肯定有兵卫守着,哪管咱们死活。”

众人正唉声叹气间,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走进酒馆。他听了大家的抱怨后,微微一笑道:“各位乡亲,吾以为陛下此举虽有不妥之处,但也是为了长远考虑。如今天下初定,六国余孽确实可能利用兵器煽动叛乱。至于盗贼之忧,可依靠官府的捕快维护治安。”众人听了这话,有的点头,有的却摇头不屑。

正在争论之时,一队官兵走进酒馆。众人顿时噤声,以为是因为刚才的言论惹恼了官府。没想到为首的官兵却是来告知大家,皇上体恤民情,特允许每个村保留少量刀具供日常使用,但严禁私斗。众人一听,先是一愣,随即欢呼起来,这小小的让步,仿佛让他们看到了皇上对民间疾苦的一丝关注,怨气也消散了些许。

“秦始皇此举太过霸道,丝毫不顾百姓的感受。”

但这些怨言只能在私下里流传,无人敢公然违抗秦始皇的命令。

秦始皇的霸道行径在百姓中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怨言。人们私下里纷纷议论,对秦始皇的所作所为表示愤慨。然而,面对秦始皇的权威和严厉的统治,无人敢公然违抗他的命令。

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人们交头接耳,低声抱怨着秦始皇的暴政。一位老者忧心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