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君征漠北后庭安 (第2/4页)
着朱标坚毅的面庞,心中欣慰。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堆满奏折的案几,那些大臣们的劝谏,在她看来,是徒增烦恼。
她轻轻叹了口气,将所有奏折推到一边,不再理会,仿佛那些劝谏之言根本不曾存在。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穿过高耸的宫墙,投向遥远的北方。
那里,是战火纷飞的边疆,也是她丈夫和儿子的战场。
窗外,初夏的阳光透过云层,在宫墙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却无法冲淡马皇后心中的一丝担忧。
她看着远方,仿佛能看到战场上刀光剑影,听到士兵们的呐喊厮杀,感受到战马的嘶鸣。
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前方战事一切顺利,她的丈夫和儿子都能平安归来。
“母后,前方战况如何?”朱标走近,轻声问道。
马皇后没有回答,她的目光依旧投向远方,她轻轻地说:“但愿……”她话音未落,便停住了,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只是留下一道望向远方的身影,以及未竟之语。
“但愿……”马皇后喃喃自语,目光依旧停留在北方。
朱标看着母亲担忧的神情,心中也涌起一丝不安。
他明白,母后的担忧不仅仅是来自战火,更是来自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的波澜。
此刻,运河之上,一艘艘战船正劈波斩浪,朝着北方疾驰而去。
船上旌旗猎猎,将士们神情肃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朱元璋站在船头,双眼布满血丝,脸色铁青。
他已经三日未眠,焦虑和担忧如同跗骨之蛆,啃噬着他的内心。
幽州危急,他必须尽快赶到,稳定军心,部署作战方略。
运河两岸,景色飞速倒退,河水拍打船身的声音,如同战鼓擂响,催促着船队前进。
三日以来,船队不眠不休,全速前进,将士们皆已疲惫不堪,但心中那份对幽州安危的担忧,却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终于,在第三日的清晨,船队抵达了河东道境内的一处大渡口。
此刻,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朝阳还未升起,渡口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显得格外静谧。
“启禀陛下,河东渡口已到。”一名将士上前禀报。
朱元璋猛地抬起头,“下船,备马!半个时辰后,出发!”他语气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将船只靠岸,卸下马匹,准备出发。
朱元璋站在船头甲板之上,眺望着远方,目光深邃而凝重。
河东渡口距离幽州城已不足百里,但这一百里,却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幽州城是否已被攻破?
鞑靼大军是否已经兵临城下?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不安压了下去。
他知道,此刻他必须保持冷静,才能带领将士们渡过难关。
将士们紧紧围在朱元璋周围,他们的他们知道,此行凶险万分,但他们也明白,他们的使命是保家卫国,誓死追随皇帝陛下。
河东渡口,薄雾渐渐散去,朝阳的光芒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宛如金鳞闪耀。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却无法掩盖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
朱元璋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周围的将士们,沉声道:“诸位将士,幽州危在旦夕,朕与尔等同在!”
“吾皇万岁!”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将士们如同出鞘的利剑,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的每一寸土地。
晨雾虽已散去,但空气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