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页)
在看有佛教的、道教的、儒教的,但更多的是阴阳中出现的神灵,还有就是被人们崇拜的英雄人物。而且,祭祀活动也很随便,想起那个神灵就祭祀那个神灵,要用到那个神灵就放心拿来用。神灵在国人的心中其实就像很随意的一件物品、工具,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民族的精神很放松,也很温和。
“禹”继承帝位,首先要考虑的是他的帝位继承的正统性,“名正言顺”吗?“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史记—夏本纪第二》)好,禹继承帝位的合法性说清楚了,哪么他的成就如何?如何带领人民创造农耕文明的?
“禹”本人很聪慧,身材高大,遵守纲法,而且有仁义有信用,办事认定目标,做事符合事物事理,可以堪称为帝。在农耕文明里,最让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看得起的是早就适合农业发展的事情,“禹”就是一位治水英雄,他有十三年的治水经验,而且在治理水患的十三年里也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言,当时的水患在他的治理下“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蓖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史记—夏本纪第二》)由此观之,“禹”不但治理好了水患,而且在农业种植上开辟了新的物种,解决了其他诸侯食物缺乏的困境,把农耕文明有向前推进了一步,是一个明显带有强烈团队意识的、少有的英主。“禹”的大无畏的团队精神是确保夏王朝享世5个世纪的前提。
然而到了桀统治的夏王朝却是另一番景象。“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奴隶社会的唯一一个没受女人影响而灭亡的国家,但是,通过司马迁的描述,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灭亡是在农耕文明受到极大破坏的情况下由民众发起的一场正义之战。治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统治集团看到另一个统治集团如何走向灭亡之路的。
由“汤”发起的这场正义之战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商王朝,“汤”自己也被尊称为“武王”,开始了自己“改正说,易服色,朝会以昼”。也许,汉王朝进行的“改正朔,易服色”正是从这里找到依据的。这位商王朝的建立这也是很有一番作为,为推进农耕文明立下汗马功劳,这样也就确保了自己子孙享世五个世纪。但不肖子孙纣却因女人妲己而葬送了江山。公元前11世纪,有另一个诸侯——西伯,发起了另一场战争,灭亡了商王朝,建立周王朝。恰恰,周王朝也是因为女人褒姒而葬送了自己的王朝,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公元前256年成为名存实亡的王朝。
夏、商、周,其实中华民族表面上已经形成了统一,但实质上还是以诸侯割据为主,也就相当于城邦制国家一样,每一个诸侯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字、货币、经济以及统治思想,如果说在周王朝之前夏王朝实行的是以仁义治天下,商王朝就实行的是以崇宗治天下,当夏王朝的桀出现残暴、草菅人命,汤取而代之是合乎民心民意的,更是符合农耕文明发展的历程;同样,商王朝通过改正朔、易服色来取得的民心,而在纣以享乐、残暴为中心的权力当中周武王——西伯取而代之就更加合乎劳动人民希望发展农业,享受安定宁静的生活的愿望。毕竟商王朝是一个打破“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变革,这个时候形成的贵族可能要超越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创造的生产力,有明显多的消费品可供贵族消费,同时贵族们已经出现明显的控制祭祀权利的,出现了明显的人事组织,这个人事组织分为王、侯、邦伯、师长、卜、史、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