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4/5页)
时光匆匆而逝,梅花开了又谢,大雁去了又回。
上一年的寒冬来得特别早,离去的脚步却也特别快,万物复苏的春季就此来临。
二月份,绿叶新芽便悄悄地在一夜春雨间冒出,冰雪早早消融,化作磅礴的河水奔流而去。
霍长乐来到东晋,也有半年时间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除夕之夜一直到二月份春意来袭的这段时光,似乎冲淡了很多事。眼下的她,已经完全适应了东晋的生活,全情投入每一天。夜深人静时,偶尔想起前世,心中浮起的只剩下淡淡的怀念和祝福。正如她偶尔想起那个曾以如此翩若惊鸿的姿态走进她生命的男子,也只剩下淡淡的惆怅和祝福。
然而,她却也清楚地知道,这个惊才绝艳的男子在她心里面,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记忆。正如他遗留下的那根玉簪,一直被收在霍长乐的首饰盒中,静静地躺着,虽不宣扬自己的存在,但也每每让霍长乐伸手拿首饰的时候,指尖微微一顿。
纵此生不见,平安惟愿。
虽然她不知道他身在何方,也不知未来能否再次见面,更不知道若有机会再见,自己会如何反应:是真真正正地做到心如止水,一笑而过,亦或是再次难以自抑地为苏桓心动。
时光如同指间漏下的沙子,一日一日过去。那颗曾经为那个男子怦然心动的心,总归是渐渐获得了表面的平静。
三月份,大地正式告别一切春意盎然,踏春佳节来临。
世间有道“阳春三月”,这从侧面说明了三月的阳光最是明媚温暖,又不会太过热辣,最适合出外踏青。一次进膳,霍瑜提到在城郊处有一座桃花林,芳香馥郁,开花时更是艳丽得如火如荼,于是霍长乐便提议到那处踏青。
出发那日,果然是天朗气清,阳光温熙明媚,空气中有淡淡的花瓣飘起、浮沉。霍瑜骑着一匹马在马车外慢行,霍长乐则坐在他身旁的一辆马车内。
实际上,并不是霍长乐自己不想骑马,而是因为她压根儿就不会骑。这个她,指的不仅仅的现代而来的她,更指原本体质纤弱、从未学过马术的霍娘子。因此,无论是从心理角度还是生理角度,她都无法像霍瑜那般潇洒,骑马踏春。为此,她也暗暗下了决心:迟些要学马术。
尽管坐在马车里很舒适,然而却免不了气闷。于是,等待马车驶出城门,驶向东郊,霍长乐便迫不及待地钻出帘子,坐在了马车帘子的外面,十分舒适地靠在了门前的木柱上。奈何摇摇晃晃的马车,却也最让人容易感到困倦,霍长乐靠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书,便打了两个呵欠,最后还是退回去马车内作个小息。
经过了历时一个时辰的路程,霍长乐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东郊桃花林。还没下车,便有一阵馥郁的香气迎面而来,甜蜜醉人,芳香扑面。霍长乐揉揉眼睛,掀开布帘,一个不留神,便被眼前的场景震了震。
眼前目之所及,全是桃花——极致盛开、开至荼蘼的桃花,深粉色的花瓣犹如粉玉瓣,镶嵌在黄玉色的花蕊四周。每一株桃花树均是树干黑褐色,树枝上缀满娇艳欲滴的桃花,这巨大的反差衬托得那千万朵桃花更为艳丽逼人。
而地上,也落满了细小的弯弯的桃花瓣,踏上去的时候,仿佛连脚上穿着的丝履都会陷进那柔软的桃花瓣中去。
桃花林之间更是流淌着一条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急湍,携带着落在水面的花瓣而下。
霍长乐摸了摸那柔软的桃花花瓣,随口道:“大哥,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片桃花林?”
“在这片桃花林之中,曾有过连片的屋宇,而这屋宇曾是世族子弟修习的地方,不过近十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火意外烧毁了这里。后来,屋宇没有了,却有人在这里复又种上了一片桃花林。桃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