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当你认识到真理的真正含义—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醒来的含义的时候,两种含义的融合会变得更加多彩和紧密,哲学和宗教的基础也是如此。但为了认识到这一点,你没必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因为在日常的习语中,其实就蕴含了有关这个观点可靠性的线索。例如,“认识真理” (waking up to the truth)、“我的眼睛是睁开的”(my eyes were opened)甚至是“醒来闻一闻咖啡”(wake up and *ell the coffee)。假如说,这些习语已经暗示了醒来和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义词的话,那你就不必非得再去古希腊人那里寻找佐证了。在古希腊人那里,你将会发现,表达真理的词汇是“aletheia”,而在英语中,这个词语的对应词是“lethargy”(没有生机)。但是,希腊词语的表达方式是“a…letheia”而不是“letheia”—这意味着,真理是没有生机的对立面。而假如你是醒着(waking up)的话,什么又是没有生气(lethargy)的对立面呢?真理就是甩开被褥,保持醒来的状态,而且从一种确定无疑的意义上来说,当你醒着的时候,你最是你自己,而你也很难“掩耳盗铃”地装扮出醒来的样子。
然而,这一点却很容易被遗忘掉。并不仅仅是因为当你想要去看到或者听到真理的时候,你必须要去保持醒来的状态—这或许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真理本身除了是一种醒来的方式之外,别无其他含义。为什么事实是这样的?走近第三位哲学家黑格尔,他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作为19世纪早期的一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著述出现在康德生活的年代之后不久。他也对耶稣在死亡之后复活这件事十分感兴趣,而并不只是因为这件事情证明了他所说的“绝对精神”。根据传说,耶稣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他活着,接着他死去了。而最终—假如这是一个你愿意相信的传说的话—他又再次诞生了。而且,除非他真的曾经再次诞生过—也就是除非他曾经在死后再次醒来过,否则他便不是耶稣,而是一个吹牛的人,他也更不会是救世主,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冒牌货。耶稣变成救世主,并不仅仅发生在第三个步骤,而是发生在那个有关他的真理被透露、证实并且完成之后。此外,只有在完成第三个步骤的时候,他才能够变成他自己。假如抛开第三个步骤,或者是抛开之前两个步骤中的任何一个,他也不能够变成真正的救世主。因此,这种三个步骤的结构,是他揭露自身真理的关键性因素。
或许他是一个非凡的人,但这并不妨碍耶稣是一个有关真理必须遵循这三个步骤法则的普通例子。耶稣成为救世主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再次醒来,这是救世主成真的最高潮。事实上,黑格尔著作中的所有逻辑关系都是由这三个部分来组成的,他将其称之为“辩证法”。真理就像是宇宙的闹钟,在一个阶段的活动进入停滞后,是它让世界再次开始感知。根据黑格尔的观点,历史的真正轨迹也是按照这样的道路前进并逐渐展开自身的。首先是古希腊人的阶段,那个阶段充满了甜蜜和光明,甚至还包含了真理的萌芽,但它“过于理想化以及缺乏根基”,希腊人认为自己是醒着的但是事实上他们并非如此。接着,历史进入了罗马人的阶段。这个阶段实在是“过于真实和成人化”,也正由于同样的原因而以失败告终。这个阶段的确非常重要,但它过于缺乏生机,也太过于正统,就像是通过规定了太多的秩序,从而使得世界重新进入了睡眠状态一样。最终,德国人的阶段到来了。在这个黑格尔几乎要成为见证者的阶段里,由于混合了希腊人和罗马人阶段中最优秀的部分,所以这一阶段超过了前两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这个阶段是历史的最终呈现,或者说是历史的复兴阶段,因为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