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3/4页)

的答案。显而易见,这个答案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更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指向。

其四,“中国模式”是一种以人的全面需求和全面发展为依归的社会发展模式。从抽象的人民、阶级扩展到具体、鲜活的个人,从整体的国家、民族扩展到个体的人,都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历史性的回归。这里,转变是指从片面的、冰冷的社会主义转向全面的、具有亲和力的社会主义;而回归则是指回归到经典*主义,即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应当始终坚持的价值目标。正因为发生了这种转变与回归,中国的发展才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显示出活力与生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理念的确立使“中国模式”更加人性化,同时也凝聚了人类文明的成果,使中国与世界更为贴近。

其五,“中国模式”是一种开始关注社会功能、挖掘社会潜力、发挥社会作用的社会发展模式。它意识到国家、政府等传统政治领域之外的社会空间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意识到社会和谐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因此,自觉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这显示了一种新的指向,即从国家政治向非国家政治的转型。虽说这种指向还不甚明了,但它同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一起,成为“中国模式”的亮点。因为从单纯的国家视野扩展到非国家视野,充分重视、挖掘、发挥社会力量,包括国内公民社会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力量,这种转变是一种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性转变。它不仅更真实地反映着中国的与时俱进,而且使中国站到了时代的前列。 。。

探索中的“中国模式”(3)

其六,“中国模式”是一种坚持社会主义,强调民族特色,但同时又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共处竞争、对话合作”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历史选择,所以在指导思想、价值目标上中国毫不隐讳自己的主张和立场。中国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挖掘并发扬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依据自身的情况,走中国式发展道路乃是理中之义。但是,历史与现实又告诫人类,大千世界是一个多元、复杂的世界,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目标、价值和制度选择,还存在众多的目标、价值和追求。我们必须学会在多样性的价值、文化、制度、社会中对话与合作,学会宽容与相互尊重,在共存竞争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在明示自身的社会主义追求与实践的同时,正在由国际社会的习惯性批判者、革命者转向建设性的融入者、改革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这既是中国的福音,也是世界的福音。

“中国模式”面临的问题

“中国模式”既然是一种正在生成、正在构建、尚不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所以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就不足为奇了。比如*、社会不公正、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较低、资源耗损大、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不完善等等都是人们常常提到的问题,无疑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否则“中国模式”的活力就会被窒息,其积极影响与意义也会被侵蚀、消解。然而,本文所要强调的问题,则主要着眼于人们对“中国模式”的误解和担忧,并认为只有对这些误解和担忧给予解释与辨析,“中国模式”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解与认同。

首先,“中国模式”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还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这种疑问的提出并非毫无意义,它实际上涉及“中国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具有可借鉴性。讲“中国模式”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就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模式与道路具有相当的普世性与可比性。它借鉴了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反映了当代人类发展的某些共同性,比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