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5页)

即翻身下马,向城中大营走去。

众将也紧随而至,徒步赶至军前,贾荣对朱儁、皇甫嵩下跪拜道:“卑职贾荣,率军来迟,望将军恕罪。”

朱儁急忙将贾荣扶起,说道:“贾将军带军前来支援,已是不易,何罪之有。”

起身之后,贾荣才来得及打量朱儁、皇甫嵩二人,朱儁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慈祥的脸上透露出一种杀伐果敢的气质;看皇甫嵩此时的样貌不过三十多岁,与朱儁不同的是,皇甫嵩一看就是军伍出身,透露的气质就不一样。

刘备也走到皇甫嵩、朱儁跟前行礼说道:“刘备刘玄德封恩师卢中郎将之命前来支援将军,救援来迟,请将军责罚。”

听到刘备所说的话语,皇甫嵩走上跟前问道:“恩师可是卢植卢公?”

刘备恭敬应道:“正是恩师。”

于是刘备具表卢植之意,而后将路遇卢植被带往京师问罪、董卓军之事一一道来。

皇甫嵩朱儁二人听完之后唏嘘不已。

贾荣吩咐华雄将军队带回军营安顿之事,刘备也跟随着军进营,自己则跟随朱儁、皇甫嵩来到中军大帐。

自从那次的交战之后,华雄一路上对自己是言听计从,贾荣也放心的把安顿士兵的事情交给了他。

来到中军大帐,坐定之后,朱儁将军中的具体情况讲给了贾荣,皇甫嵩则是在旁边补充朱儁没有说到的地方;贾荣也将西凉军的情况简单的向二人说了一下。

通过朱儁、皇甫嵩所说,贾荣了解到,现在与汉军对峙的黄巾士兵足有十五万之众,而汉军经历上次打败之后仅有三万多名士兵,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着三万多名士兵基本上都是刚刚征募上来的士兵。

加上贾荣带来的四千骑兵,也仅有三万五千人,黄巾士兵虽然不如张角所带领的士兵精锐,但胜在人数众多,再加上与之对峙的汉军士兵也是半斤八两,一群新兵。

波才率领黄巾士兵将朱儁军打败之后,乘胜追击,一路将朱儁逼到了长社城中,而后大军围城,大有一举将城中汉军消灭的意思。

朱儁并没有因为贾荣年轻而轻视于他,反而虚心的向贾荣请教破敌良策。

面对朱儁的请教,贾荣恭敬的答道:“将军折煞卑职,卑职才疏学浅,一切听从将军吩咐,贾荣甘为将军驱使。”

皇甫嵩在旁边静静的观察着贾荣,见其面对朱儁的发问,不论是谈及西凉军情况还是回答朱儁都能做到不卑不亢,而且回答的言辞周密、滴水不漏,不禁赞许的点了点头。

经过这么一会儿的交谈,皇甫嵩也对贾荣的情况有所了解,轻咳了一声说道:“志远啊,你也不必谦虚,自古英雄出少年,比如我大汉霍去病将军,十七岁就领军与匈奴交战,屡立战功,名垂青史;所以,志远有什么就说什么,也不要藏着掖着了。”

贾荣见皇甫嵩这么说也不再客气,军中需要的是有才之士,不是谦虚之人;若想别人看得起你,你就要有真才实学。

贾荣故作神秘的对着皇甫嵩、朱儁说道:“如今贼势浩大,我军势力微弱,若破之,必用奇谋。”

皇甫嵩点头应道:“志远之言甚是。”

“可是计将安出?”皇甫嵩追问道。

贾荣思虑了一下说道:“卑职初到此地,对敌我情况不甚了解,待详细了解情况之后方能做定论。”

皇甫嵩也意识到自己太过草率了,说道:“志远远道而来,一路奔波,先回去好好休息,来日再议破敌之事。”

贾荣对皇甫嵩、朱儁行了一礼之后,领命而退。

待贾荣远去之后,朱儁说道:“义真贤弟怎么看?”

皇甫嵩知道朱儁的意思,说道:“此人不简单,从刚才的言语即可分辨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