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页)
归、1998年的特大洪灾到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我们多灾多难的国家,一路变革,一路发展,逐步完善,逐渐富强。小说都有提起或带过,我们也能看出在那个背景下,他们的生活状态与大事件对他们的改变。
另作者对酒吧、娱乐城、山场、煤场、黑工厂等特殊场所都有深刻的感受与记录,这对于时代记忆都是些挺珍贵的资料、有如提供了新的日记范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生命中无处不在的道别——《利欲门》
文/李西闽(著名作家《幸存者》作者)
很意外韦一能写出这样的一本书,你如果要问我韦一这书写的是什么时,我会回答你这书写的是“生命中的爱与欲、生与死与无处不在的道别”。
先来说说文中的一号女主角叶子,她儿时失去唯一的亲人妈妈,她的老师收养了她,可在她读高中时,李丹又因为乳腺癌去世了,李丹临死前把她托付给林浩,林浩最后又死在林辉的手上。再说小说的一号男主角洛非,洛非的爸爸妈妈都是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所以“我”从来就没见过爸妈年轻时的样子。在他十六岁,他爸爸永远离开了他,没多久他无儿无女的叔叔又郁郁而终,在结婚那天,他最爱的人叶子与最好的朋友林辉又因为发生某种意外瞬间离去,在他坐牢时他妈妈又离开了他。最后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又让他失去伊蓝。
毕飞宇在《青衣》里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失去自己至爱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巨大伤痛。韦一小说的“失去”还包括“丧失”与“迷失”。比如在韦一小说里有这样的直白:“我突然觉得成长的过程就是对某种信念逐渐丧失狂热追求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在寻找的过程却渐渐迷失了自己,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迷失,所以我痛苦。”
除了写“失去”,小说的还写了“自省与忏悔”。如果说“洛非”爸爸的死是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那其他人都是让他心里留下遗憾与愧疚的,他的叔叔无儿无女,一直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可就在他爸病重时,记忆记错,认定他弟弟暗吞了他的财产,洛非也不相信他叔叔,搜了他叔叔的箱子,这个举动彻底伤到了他叔叔的心,洛非叔叔觉得洛非不信任他,侄子永远是侄子,不能当儿子,以后和他也没什么话说,病了也不愿意看。叶子与林辉的死也是因为洛非和刘芒间的矛盾而造成的,他妈妈的死他只能说是遗憾。因为他永远也没享受过那种很和谐的母子关系。这时洛非面对的不仅仅是“失去”的难过,还有无法挽回的愧疚。正如晋朝王导所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愧疚不表示就一定会忏悔,文中的主角洛非说:“我不想忏悔,也根本没有觉悟去忏悔,事情在发生后再去忏悔是于事无补的,其实有时候要阻止某种奇怪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我们力量所能及的,它仿佛是神的旨意,就如地震的发生,汽车的相撞……”确实林辉与叶子的死并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如果一定要说清楚那只能说是命运。命运总是充满偶然性与必然性,正如韦一文中所说:“如果我没有告诉阿辉,林浩发现了我们当年伤他的事要对付我们……或者当年我们没做那样冒险的傻事……或者我没告诉阿辉林浩手上有刘副市长贪污受贿的证据,而这一些,我都是听叶子说的……生活没有如果,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回想过去的生活,你会发现是一条曲线轨迹,这条曲线有无数的巧合组成的,这条曲线的无数的细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