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2/5页)
到影响的是意大利海军。
做为战胜国,意大利却没有在战后成为世界大国。一是意大利参战的似乎件太晚了,二是在参战之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讨价还价的次数太多,三是意大利本身的工业实力就远不如其他欧洲强国。
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的关系一度疏远。
在一九二九年之前,意大利甚至较为倾白英美集团。
只是,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危机,改变了意大利的政治立场。
在欧陆强国中,意大利与美国的经济往来最为密切,甚至不亚于英国,因此意大利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九二九年底,独裁者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的政治秩序被彻底颠覆了。
次年,墨索里尼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发动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这个时候,大概是对意大利的独裁政治极为反感,英美不但没有在国联支持意大利,反而带头开始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制裁。比如,美国在意军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就宣布不再向意大利出口石油。
受到英美制裁,墨索里尼别无选择,只能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求援。
有趣的是,德皇对意大利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德皇没有让帝国制裁意大利,但是也没有明着帮助意大利,只是准许意大利从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控制的罗马尼亚等地进口急需的石油。
仅次一举,意大利就再次成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忠实盟友”
当然,意大利靠拢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与法国有关。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退出地中海之后,意大利就把自己当成了地中海的主人,而在这个陆间海里能够挑战意大利的,也就只有法国。
英美积极拉拢法国,自然让意大利倒向德意志第二帝国。
显然,法国扩充海军,也让意大利别无选择。
一九三四年,在“黎塞留”级开工之前,意大利海军就开工建造了两艘“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战列舰。
单从火力、防护与速度上讲“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绝对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
这种配备了九门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不但拥有最高三十节的航速,还拥有三百五十毫米厚的主装甲带。要知道,晚一年开工建造的“黎塞留”级的主装甲带厚度只有三百三十毫米,最高速度也稍微低一些。
只不过,意大利海军也遇到了与法国海军相似的同题。!。
第四十七章 风波不歇
从国力与工业实力上讲,标准排水量都趁过了四万吨的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战列舰对意大利来说,确实“太重”了一些。要知道,在一九三五年的时候,意大利的工业实力就已经被〖中〗国超越。
有趣的是,当时意大利谎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标准排水量只有三万五千吨。
按照“华盛顿条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在条约有效期内建造的主力舰,都得公布相信的吨位表,并且接受条约组织审核。虽然意大利不按常理办事,但是有理由相信,条约组织的审核人员没有那么容易欺骗。也就是说“维托里奥维内托”级在最初设计的时候,标准排水量肯定在三万五千吨以内,在详细设计阶段,才发现在三万五千吨内,根本无法满足意大利海军提出的技术标准,才不得不添油加醋的进行修改,最终使得这种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突破了四万吨。
显然,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要知道,只要基本设计定下来,战舰的一些重要技术指标就确定了下来,根本不可能在后期修改。
“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的最大问题,就是干舷过低。
产生这个问题的,就是排水量被放尖,导致吃水加深,从而使得干舷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