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得利”好,为她们这些老姐妹好,别说举一次手,举十次八次,她们都不嫌累。
李姐做过金月兰的师傅,说话可以不顾深浅,当晚去金月兰家表达了适度的担心。李姐进门后,说:“房子已经租下来了,就在总店附近的牌坊巷。正房三间,住着母女俩,当妈的比你岁数略大一些,像是有病。我们租的是两间东厢房。房子小些,价钱合适。下午我去看过。”
金月兰问道:“这母女俩是做什么的?”
李姐道:“房东不是这母女俩,是一个姓刘的老头……”
金月兰笑道:“管它房东是谁,明天他们能住下来就行了。明天,我去车站接人,你来我家里给他们做顿面条吃。北方讲究什么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
李姐答应着,“好,还是你想得周到。月兰,我这心里还有点犯嘀咕。那史天雄是陆震天的女婿,自己又当很大的官,他想找钱,路子有千千万,怎么就看上咱们这个小小的‘都得利’了?那姓杨的在部队当团长,团长相当于地方的县长,是大官,西林来信说他当了一年多的兵,才见到他们团长一回,他怎么也来了?我知道当年你和姓史的……要是他也……”
金月兰笑了起来,“李姐,你别乱猜了。他们来‘都得利’,都有很多原因,有些人家说了,有些人家不肯说……你不是常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嘛。反正他们现在已经上了火车。我们公司又需要这样的人才,这就有了合作基础。”
李姐扯着嘴角笑笑,“你一说,我就清楚了。哎,这人,也不知是咋回事,穷的时候,这心还宽些,手里一有几个钱,心就变针鼻一样小了。”
牌坊巷地处西平市的腹地,20年城市大膨胀都没动到它只砖片瓦,如今依然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街面是青石板街面,两旁多是一楼一底的砖瓦房,上面住人,下面做点小生意。因附近两个商业区的兴起,小巷的店铺生意早几年就开始萧条了,整条巷子也就露了破败相。巷子中部西侧,盖着一串五座北方才常见的四合院,一进四合院,都是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楼门内都有一个七八十平米的小院子。如今,只有七八十岁高龄的老西平人,才知道这几个小院的底细了。这五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院子,是抗日战争期间,北平五少来西平做官时,出资修建的。其中有袁仁明的双胞胎儿子袁向中和袁向华。解放后,北京的袁大少夫妇,在文革后期,带着刚离了婚的女儿袁慧经香港去了美国。
金月兰领着史天雄和杨世光进了院子,房东刘大爷已经坐在厢房门外候着了。金月兰看看两间房内简易的家具,带着歉意说:“委屈你们了。按你们给的标准,确实租不到单元房。”
杨世光笑道:“我看这房子挺好的。大爷,你回屋去吧。”
刘大爷探头看看正房堂屋紧闭的两扇门,压低着嗓音谦卑地说:“这正房是人家的。你们一次就交了三个月租金,我得把话说清楚。这房子是北平五少袁二少当年养小妾用的。我给他们拉洋车,就住在这一间。解放后,袁二少回了北京,胡小姐又嫁了人,我们家就在这院子住了30年。15年前,这梅家母女要我们搬出去。打了官司,正房归她们,厢房归我。这梅兰下了岗,又有病,脾气不好,你们最好别招惹她。为租这两间房,已经吵过几架了……胡小姐当年待我不薄,梅兰是她的骨肉,照理我应该依着她。可我每月不拿几个钱回去,儿媳妇不待见……其实,梅兰只是怕吵闹,人倒是个好人。我该回去接孙女了。”
杨世光看见刘大爷出了院子,自嘲道:“我们进了一个地形复杂的地区。”
史天雄说道:“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杨世光道:“谁说后悔了?当营长之前,本人还没住过这么好的房间。只怕司长大人已经睡不惯这种硬板床了。”
正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