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4页)
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把立法权、执行权、审议权分开是唐代官制的特点。同时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在官员选拔上采用科举制度,一改自汉朝以来的举荐制,举荐制在南北朝时期呈现弊病,地方上的豪门望族利用职权举荐自己的孩子和亲信出任政府官员,使举荐成为毫无意义的工作,利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则更为科学。在地方官制上采用州、县制,与汉代相仿,但军队力量收归中央,唐代有规定,非紧急情况,十人以上的军队调动要经过皇帝批准。隋唐军制为府兵制,将土地平分给农民,平时耕种,战时出征,农闲时期进行训练。但到了玄宗的时候,土地兼并越来越厉害,中央屡禁不止,贪污盛行,军队中也一样,严重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府兵制无法维系。这一点与罗马公民兵的衰落惊人的一致。但是唐朝边境战事不断,农民们又不愿意打仗,唐朝中央政府出钱招募边境少数民族参军,改为募兵制。与罗马一样,募兵制使士兵只向给他们发工资的长官效忠,很快,唐军中的少数民族将领在收买了同族的士兵后反叛,这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原用兵,于是内地也设节度使。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节度使不仅领兵,而且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兼理民政。后来节度使又都加京官和御史大夫头衔,又兼观察使(原为监察官员,后渐兼理民政,统管一道或数州)、营田使、度支使等,于是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藩镇不受中央控制,自行其事,唐朝就此衰落。无独有偶,唐代中后期的宦官专权也愈演愈烈。顺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权阉成为唐朝实际的统治者。公元875年的黄巢起义宣告了唐王朝的结束,割据的藩镇各自称王,中国又一次进入分裂时期:五代十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皇权时代中国的哲学与科学(三)
前面说到中国分裂进入五代十国时代,五代呢,是在中原(北方)地区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而十国则是在中国南方包括四川地区出现的割据政权。而它们基本上是从唐王朝的藩镇演化而来的。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统治者周太祖吸取前人过分信任武夫的教训,留心人才,废除苛捐杂税,使后周强大起来,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藩镇逐渐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连年混战。各藩镇的统帅为了牢固的控制军队,一般都挑选精兵作为牙军。这些军人大都是脱离了生产的职业军人,父子相承,世代为兵,非常骄横,小不如意,就敢逐去主帅,另外推举将领。而一些下级将领,与部下军士关系密切,更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达到掌握藩镇大权的目的。在唐末的混战中,朱温逐渐强大起来,他通过招募和选练,拥有的军队逐渐强大,从而取代了唐王朝建立后梁王朝。后梁军队的主力是中央掌握的禁军,藩镇军中的精锐都被选到禁军中,藩镇的实力已经远远低于中央,不可能与朝廷对抗。这是朱温吸取唐朝教训的结果,但这也使威望较高的禁军将领飞扬跋扈,有机会起来造反。以后的后唐、后晋、后汉都大抵采用这样的军制,朝廷的主力军就是禁军,而禁军的向背,也往往决定了皇帝的更替和朝廷的兴亡。后周周世宗柴荣借高平大战的机会,对禁军进行了整顿,使骄横的禁军稍微收敛,通过招募和选练,实力也得到了增强。周世宗能够驾御将领,他死以后,禁军的旧病复发,拥立赵匡胤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北宋。 赵匡胤本人经历了五代的混战,从禁军中起家,对军制的弊端非常了解。所以他当上了皇帝以后,首先就着手整顿禁军。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撤换了一批有能力有威望的将领,换上了一些资历比较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