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长,以冬至为界满满的阴阳推移,自然黄金分割。其实,我们中国的“数”的理论来源很早,而且都是自然天成,源于客观自然的数量比例关系,非人为的数字化。推而广之,国人的“数”就演变成“术”,成“道”,成“理”。

由于在统治阶级中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而且国人自古就有道不同不想为谋的说法,尤其在思想界更尤胜,我们在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时就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其实,封建统治阶级的领导核心——皇帝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经常采取的麻痹广大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手段,他为统治阶级考虑的是怎样维持统治阶级的利益,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是极其有限的,统治阶级占用的多了,劳动人民当然就会减少,即使目前也是同理。儒家思想就会从意识的根源创造了美好的愿望,也会产生像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可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陶渊明这个儒家思想的酸儒却把世外桃源的统治方式描写成了“道”的天堂。因为世外桃源本来就是逃避战乱,也就是逃避“兵家”的祸害,而且聚在世外桃源里居然不知道外面已经经历过很多朝代,皇帝换了很多茬。“马上当皇帝”,这是世界上通用的真理,萨达姆如果有强有力的军队,他会走向断头台?会让美国人在伊拉克横行霸道?会让美国大兵强奸自己的同胞?就在前几天,我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会上有人就提出“反日情绪”,而且仅仅是因为这家企业有着日本资金的背景,也就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国力遵循了经济发展的“道”,变得强盛起来,如果没有枪杆子利透露出的实力,“反日情绪”其实也是一场空谈。这些都是老子教给我们的。

道家会是“无为而治”吗?其实不然,老子没有教给我们任何“无为”的东西,“无为而治”只是后来者强加给老子创立的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人人可为尧舜,众生即是没有觉悟成佛,而佛则是觉悟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一个人都不能拉下。这也就是老子心中的“道”。任何社会精英的成长都离不开广大劳动百姓,表面上,社会精英成就了,但从根底上,他们却脱离了生长的土地,愈来愈孤立无援。(以上内容并非全部是个人观点,有参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失街亭非马谡之过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可多得著名古典文学,它的成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更是毛泽东的床头必读书,我也喜欢读它,找来不同版本读,对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段我反复读过多次,这是因为“马谡拒谏失街亭”是诸葛亮一出岐山的转折点,在一统中原的大好形势下却仅仅是因为马谡失街亭一场不大阻击战的失利,而使诸葛亮统帅的二十万大军退回汉中,匆匆结束一出岐山,并且一出岐山是诸葛亮是受托孤以来最辉煌的战役,也是距离统一中原最近的一次出岐山,真可谓是蜀国自建国以来(除去被刘备带去复仇的大军)兵多将广的阶段,一出岐山之后蜀国就变得一促不振、无将无兵的苟延残存的阶段,虽然有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扶持,但蜀国的走下坡的趋势已定,任何人都回天乏术。所以,我关注诸葛亮一出岐山,说白了就是希望在这一出戏里找到拯救大汉之道,然而我很失望,在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依然是用平生所学来挽救偏安一方的刘备建立的蜀国王朝,但无济于事,大汉王朝大势已去,就算诸葛亮有超人的才华也无法更便历史推进的步伐。

马谡因为失街亭一事变成了千古笑话,造就了“纸上谈兵”的又一个杰出代表。

其实,在一出岐山后,诸葛亮作为人臣已经感觉到来自“主弱臣强”的压力,倘若一出岐山便取得辉煌的战绩,那么蜀国数十年来的养兵便变得无足轻重。作为段兵鏖战的时代,养马就是为了在战场上驰骋,养兵就是为了挥戈四野、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