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3/4页)

方面的农谚入了迷,积累了满满的几大本子。他对所能搜集到的每条谚语,不仅加上了批注,记载出处和注释,还举出具体的例证。他搜集的这些资料在杜思宝看来,比许多正式出版物,内容要翔实得多。可惜,他在这条道路上,没有走得太远,让他与一个农业土专家失之交臂,要不然,他同样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所造就的。

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年,贵亭叔日渐衰老,终于干不了生产队长了,他主动地向支书刘庆典撂了挑子。贵亭叔向支书举荐的继任人,是从部队转业的党员、当着我们第八生产队保管员的刘庆河。刘庆典觉得刘庆河这个人太聪明,对自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不同意贵亭叔的主张。他说:“这事儿,还是叫继安干吧。继安这孩子老实,办事认真,当一个生产队长是块好料儿。”顺便交代一下,刘继安与支书刘庆典的门分近一些,刘庆河与贵亭叔的门分近一些。

贵亭叔知道胳膊拧不过###,仍然要争一下。他对刘庆典说,当队长这活儿太辛苦,继安这孩子还有点嫩,若不行让社员们选举一下?谁知刘庆典比他有眼光,胜算在握,竟然同意让刘继安和刘庆河两个人当候选人,在我们八队搞一次选举。

我们八队公开选举生产队长,可以说是在我们寨子里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让人民当家做主、行使###权利的创举。在选举的那天,因为新鲜,全生产队男女劳力到会非常整齐。大队的几个干部全部来参加了会议,他们坐在主席台上。在他们的面前,摆了一张八仙桌子,桌子上放了两只碗,一只碗下面压的纸条写的是刘继安,另一只的是刘庆河。开始选举时,两个候选人回避了,群众按照要求,每人只准朝一只碗里丢一粒豌豆。

大家丢完豌豆以后,在我们大队治保主任张群柱的监督下,由两个社员分别数了碗里的豌豆。结果,刘继安比刘庆河多了七粒豌豆,刘继安当选了。

刘继安一上任,首先找元叔讨教能够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元叔对这个邻居侄子,没有过多的谦虚。他一语惊人地问刘继安,你知道毛主席为农业立的“八字宪法”不?刘继安说,知道,不就是“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嘛。元叔说,你说得很对,据我历年观察,毛主席的这个“八字宪法”尽管缺一不可,但种子应该放在第一位。在同等的条件下,只有种子,才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牛鼻子”。牵住了这只“牛鼻子”,一定能够丰产丰收。刘继安果然听话,比其他生产队长分外注意串换良种。在那几年里,我们八队确实比其他生产队高产得多。群众认为,选刘继安当生产队长算是选对了,并且对种子的增产作用深信不疑。有一次,发旺哥拍着队长的肩头说:“继安,你就是你爹的一颗好种子啊!”

说实话,自从分田到户后,政策好,天凑巧,人肯干,是家家户户丰产的基础条件。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良种的增产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现在我们都知道,湖南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发明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震惊世界,解决了地球上第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国家重奖了他和另外一个发明激光照排系统的“当代毕昇”王选,每人发了五百万元人民币的特殊贡献奖金。而我们这里的小麦良种专家龚文生已经作古,没有获此殊荣。现有个小麦育种专家叫周中甫,享受着国家特殊津贴。由此可见,水稻到底比小麦占了上风。

换种(2)

我们这个中原大省,除了红薯外,是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解放以来,许多农业科学家、土专家,为了研制出高产优质的小麦、玉米良种,费尽了毕生精力。在我的这部著作中,从主题的需要出发,有必要为他们大书一笔。为了弄明白一些问题,我把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育种技术简要地作一说明。

稍微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