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3/4页)
驳,对不对仁者见仁,无关紧要,但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更为深刻的问题。首先,中国导演与中国观众是严重的脱节,这是造成中国电影市场低靡的主要原因。法国新浪潮有一个宣言,大概意思是把镜头伸到街上去。在中国,许多导演号称师从法国,但这最起码的一点都没有做到,你怎么学的艺?于是,一方面中国导演可怜巴巴地向中国观众乞求,力求拉到一些精英如复旦大学那样的观众群,另一方面中国导演自怨自怜地敌视着中国观众,你不看我的片,你不包容。更有一个SB导演自我吹嘘,我是拍给下个世纪人看的。如果我能活到下个世纪,我想我会变得更庸俗,那时是否又变成我是拍给上个世纪人看的?说话根本就不负责,对观众不负责,对电影产业不负责,这是中国导演的通病,造成了现在这种电影市场完蛋的状态。
其次,心态上的失衡。面对媒体,面对挑剔的观众,面对一直不振的市场,面对国际大环境,这种心理上的失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你的失态而阻止贫民的娱乐,怕受非议而先行攻击别人,先行给观众打预防针,这太可笑了。如果电影是政治的话,你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如此,可以阻止一切好的不好的声音,但问题是电影永远不是政治,永远也成为不了政治的载体,虽然它曾被政治利用过。这种精英心态让导演们走向了变态,看最近的影片,我想我说的并不是妄言。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夜宴》前瞻性的文章,文中质疑了冯导与观众的距离会不会越来越远,事实证明,我不幸言中了。一个曾经为百姓拍片的人,随着成绩的突现,越来越失去了平民的心态,从而步入电影精英们的行列,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电影市场的确要开发,但绝不是让你们这些导演这样以诋毁观众而开发的。观众并不是傻子,现在也许还可以用“曲高和寡”来形容中国电影,在不久的将来,也许用到的词汇应该是“垃圾”“变态”等等,也许这就是田壮壮下个世纪所追求的吧。
韩兮
2006…6…21于通县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广告电影还是电影广告?
今天去了一家影视公司面试,很失望。
公司招聘的职位是剧本策划,由于以前干过,所以才欣然而往,但没有想到,却是这么一个令我感到十分不舒服的职位。这个公司的业务很有意思,就是担当厂家与剧组之间的桥梁,以便贴片或植入广告。
关于贴片广告,我没有任何意见,这是应该的,但在剧情中植入广告一直是我所不能接受的,虽然这是商品社会,但也请尊重一下观众吧。
贴片广告不用我多说,放在电视剧上,你会看到片尾有某些广告的LOGO,或放这个电视剧后或前必放的电视广告。一般来说不影响剧情,只是有时想留意一下演职员的时候被那些LOGO遮住了,有点不爽。
但植入广告则不同了,即是在影片剧情之中,或用细节或用镜头将某些产品宣传一下,俗称软性广告。
我面试的职位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影视剧中策划出植入软性广告的方法。
对于软性广告,我一直抱有抵触的心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一名观众,而绝不是从业人员。
最近有两部影片被人质疑广告太多,第一部是《龙虎门》,第二部是张国立的《601个电话》。甄子丹与叶伟信在回答记者问时,匆匆地忽略了这个问题,而张国立却说让观众习惯就好了,因为当初报纸上那么多广告也有个认识的过程。
被商家操纵电影,那些制作人的难言之隐是可以理解的,但张导演这种说法却有些不能接受。
报纸这东西是由各种各样的新闻组成的,这些新闻可以独立成为个体,广告也是。但影视剧则不同了,它本身是一个整体,广告的植入会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