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5页)

力。〃唉,我真想揍他一顿!〃他有时心里这样想,可嘴上却说:〃是呀,是呀,这。。。。。。倒也在所难免;这的确是个问题。〃利特维诺夫的母亲依照欧洲方式持家,对仆人也称呼〃您〃,在饭桌上不许任何人吃得呼哧气喘。至于归她所有的那座庄园,她和丈夫都一筹莫展。那是很大一片土地,有森林,有湖泊,有各种各样可利用的资源。最初庄园的主人曾在湖畔开办一个大工厂,这位地主老爷虽然热心,却经营不善,接着交给一个商人加骗子,庄园倒也兴旺一时,最后却在一个老实的德国生意人的管理下彻底破产。值得利特维诺夫太太庆幸的是,她总算没有败坏这笔家产,也没欠债。不幸的是她身体欠佳,就在儿子刚刚进入莫斯科大学那年,她因患痨病而呜呼哀哉了。利特维诺夫由于某种原因(读者从下文便可知其中缘故),没等到毕业就省,在家里闲待了一段时间,既不做事,也没有交往,几乎没有一个朋友。本县的贵族对待他也颇不友好,他们与其说是受到西欧那种〃出谋生〃有害论的影响,不如说是相信土生土长的信条:〃自己的衬衫更贴身〃,自己的家更舒服。一八五五年让他参加了民团,在克里木患上伤寒并且险些送命。他在腐海岸边的地窨子里住了六个月,却没见到〃盟军〃的一个人影。后来他参加地方的贵族选举并担任一定职务,当然难免惹下许多麻烦,但在乡下住长了,对农事发生兴趣。他母亲的那座庄园落到年迈的父亲手里管理不好,他知道如果由有经验的行家经营就会变成一座金坑,而现在每年的收入连应有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不过他也明白,他所缺乏。的正是知识和经验……于是他跑到国外学习农业和工艺,一切从头学起。他在梅克伦堡、西里西亚、卡尔斯鲁厄住了四年多,还到比利时和英格兰去过,下功夫学习,掌握不少知识:学到这些本领颇非易事。然而他经受住了考验,如今他对自己和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相信他会给家乡的人带来好处,甚至造福一方。他正准备返回祖国,因为老父每次来信都苦苦哀求,让他无论如何也要赶快回家,因为老人被解放农奴、分配土地、农奴的赎金和各种新规矩搞得焦头烂额,总之。。。。。。那么,他为什么来到巴登呢?

他到巴登来,是为了在这里等候他的未婚妻,也是他的表妹塔吉扬娜彼得罗芙娜·舍斯托娃的到来。他跟她几乎从小就认识,当姨妈带着表妹住在德累斯顿的时候,他俩曾经在一起待了一春又一夏。他真心爱她,从心眼里尊敬这位年轻的表妹,如今当他已经结束艰苦的准备工作,正准备踏人新的领域,开始一项扎实的工作,而不是给官府当差的时候,便向他心爱的姑娘伸出手来,希望把自己的生命跟她的生命结合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正像英国人说的那样,〃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她答应下腐海即锡瓦什湖,在亚速海西部。

他到卡尔斯鲁厄去取书籍、东西和证件。。。。。。那么您又会问:他为什么非在巴登等不可呢?

他留在巴登,是因为塔吉扬娜的姑妈卡皮托琳娜·马尔科芙娜舍斯托娃经不住诱惑,非要到巴登这样时髦的地方来看看不可,哪怕只来一次也好,一定要见见大世面。。。。。。塔吉扬娜是在姑妈的培育下长大的,这位五十五岁的老处女心地善良,性格特别古怪,富有自由精神,又充满火热的自我牺牲和忘我精神,是个自由主义者(读过施特劳斯的著作……当然是背着侄女),还是民主主义者,对上流社会和上层贵旗限之入骨。卡皮托琳娜马尔科芙娜从来不穿钟式裙子,把一头白发剪成圆形,不过她一方面暗中羡慕奢华和出头露面的生活,另一方面乐于诅咒和蔑视那种生活并为此而高兴。。。。。。怎么能不让善良的老太婆得到一点点安慰呢?

不过,利特维诺夫之所以能如此安静从容,如此充满自信地四下观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已经十分明确,他的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